蟾宫曲·春情(元代·徐再思)

徐再思7962023-04-26 23:30:50

【双调】蟾宫曲¹·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²,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³,盼千金游子何之⁴。证候来时⁵,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changongqu.chunqing[xuzaisi].jpg

词句注释

  1. 蟾宫曲:曲牌名。又称“天香引”、“秋风第一枝”、 “步蟾宫”等。十一句,句式为六四四四四四六六四四四,押七平声韵。

  2. 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3. 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4. 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5. 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 摘要

《蟾宫曲·春情》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一首曲。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该曲连用叠韵,而又婉转流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刻画相思的诗文历代何止万千,然贵在自创新意,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谓入木三分,极富个性。


  • 创作背景

作者最早为功名所困,故国沦陷后,作者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回归宁静淡泊的精神家园。作者在江南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洗尽失意的感叹,流露出欣喜、洒脱以及远离红尘的闲适与平静,从而有所感触作此曲。


  •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天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曲子起首句连用三个“相思”,一下子就点明了整首曲子的主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作者写本首曲子的目的,同时,读者从“相思”中,足可感受到少妇对丈夫的忠贞和感情的热烈,同时,此句又展现了少妇的纯真和多情;“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又透露出她与丈夫共同生活不久就天各一方,自己独守空房的可悲遭遇,仿佛听到了少妇在喁喁自语,这自语中却掺杂着无尽的哀怨,也掺合着少妇敢为情死的意念。首句寥寥几语便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内涵。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尽管如此,丈夫远在千里,善良而多情的少妇只好以燃起炉香的方式为出游在外的丈夫祈祷祝福,把自己的心意寄托于冥冥苍穹二当最后一缕炉香的余烟飘人空中,少妇心中也不由得生气自己的疑惑:自己苦苦相思的丈夫到底身在何处呢,他能否如自己所盼的那样早回家门呢。到此,作者点出了少妇相思的根源。几句话,就将我们带入一个余香缥缈.思情摇摇、迷乱怅惘的意境。

最后,作者又着重点明了少妇害相思病最严重的时刻——“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将少妇孤灯伴长夜的寂寞推向极致。一连四个“时”字,将这相思绝好地展现出来,强化了主旨的表达。

该曲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 名家点评

清褚人获《坚瓠集》:其得相似三昧与。

民国任讷《曲谐·酸甜乐府》:《春情》之词,首尾各以数语同押一韵,全属自然声籁,何可多得。末四句仅各四字,而唱叹转折,能一一尽其情致。真神来之笔。


本文链接:http://wenchai.com/qu/48.html 

分享到:
文章下方广告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