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二首(唐代·王贞白)

王贞白10682023-09-20 09:30:51

白鹿洞¹二首

唐代·王贞白

  • 其一

读书不觉(jué)已春深²,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³,周情孔思正追寻⁴。

  • 其二

一上西园避暑亭,芰(jì)荷香细午风轻。

眼前物物皆佳兴,并作吟窝一味清。

白鹿洞二首(唐代·王贞白).jpeg

词句注释

  1. 白鹿洞:即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诗人曾在此读书求学。

  2. 春深:春末,暮春。

  3. 引笑:逗笑,开玩笑。

  4. 周情孔思:指周公礼法、孔子儒学,诗中乃泛指经史之学。追寻:深入研究。

译文

  • 其一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 其二

我登上西园避暑的凉亭,菱叶荷花散发着的细微香气,随着午时的轻风徐徐飘来。

眼前的各种事物都让人兴致盎然,将此时此景一并汇入我诗文的素材库里,吟诵出这清凉幽静的美景。

摘要

《白鹿洞二首》是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是一首惜时诗。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作品出处

此二首从清余姚邵启贤辑、武昌陶氏刊本《王贞白诗》中补得。邵氏序谓此二首系据家刻本续补,《全唐诗》所未收者。 

文学赏析

该作品最为著名的为第一首。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作者简介

王贞白,字有道(875—?),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 895 )登进士,七年后( 902 )授职校书郎。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戌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后以世知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王贞白诗以《白鹿洞二首》最为称著。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王贞白卒葬于县城西门外,并建有有道公祠。


本文链接:http://wenchai.com/jueju/197.html 

分享到:
文章下方广告位

网友评论